展馆设计的概念设计中,如何平衡功能性与艺术性?
【2025-08-05】
来源:原创 点击量:43
在
沈阳展馆设计的概念设计阶段,平衡功能性与艺术性是核心挑战 —— 功能性是展馆的 “骨架”,确保信息传递、人流疏导、展品保护等基础需求落地;艺术性是 “灵魂”,通过创意表达增强观众体验与情感共鸣。两者并非对立,而是需通过
目标锚定、元素融合、系统协同实现深度平衡。以下从具体策略、设计手法及案例思路展开说明:
平衡的前提是明确展馆的核心定位:不同类型的展馆(如博物馆、科技展、商业展会)对功能与艺术的需求权重不同,需先锚定优先级,再分配设计资源。
-
功能优先场景:
如商业展会(侧重产品展示与交易)、科普馆(侧重知识传递效率),需以 “信息清晰、动线髙效、交互便捷” 为基础,艺术性作为辅助增强记忆点。
例:科普馆的 “人体器官展区”,需先保证模型尺寸符合解剖学比例(功能),再通过半透明材质 + 内部灯光(艺术)模拟器官运作状态,既准确又直观。
-
艺术优先场景:
如艺术展、主题沉浸馆(侧重情感共鸣与体验创新),可适当弱化部分常规功能(如简化导览标识),但需确保基础动线与安.全功能不缺失。
例:沉浸式光影艺术展,以投影画面构建叙事(艺术),但地面需暗藏荧光引导线(功能),避免观众在黑暗中碰撞。
-
均衡场景:
如综合博物馆、城市规划馆,需让功能与艺术形成 “互补叙事”—— 功能承载信息逻辑,艺术强化信息感染力。
例:城市规划馆的 “历史变迁展区”,时间轴动线(功能)串联不同年代的场景还原(艺术),观众既按逻辑参观,又能通过场景细节感受时代氛围。
避免功能与艺术 “两张皮” 的关键是:让艺术为功能服务,让功能本身成为艺术表达的一部分,实现 “一物两用”。
-
空间形态:用艺术化的空间结构解决功能问题。
例:为解决展区之间的过渡生硬问题,设计 “螺旋上升的通道”(艺术形态),既通过曲线引导人流(功能:避免拥堵),又象征 “从过去到未来的递进”(艺术:强化主题)。
-
视觉符号:将导览、分区等功能需求转化为艺术符号。
例:用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划分展区(功能:区分主题),同时将图形组合成与主题相关的抽象装置(艺术:如科技展用三角形组合成 “芯片” 意象)。
-
互动装置:让艺术装置兼具实用功能。
例:设计 “悬浮的云朵座椅”(艺术:营造轻盈氛围),观众可休息(功能),同时座椅内置传感器,触摸时会投影相关展品信息(功能 + 艺术融合)。
-
展具设计:打破常规展柜、展台的刻板印象,使其成为艺术装置的一部分。
例:文物展中,用仿岩石肌理的展台(艺术:呼应文物年代感)放置展品,展台高度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(功能:方便观看),且内部暗藏恒温装置(功能:保护文物)。
-
技术设备 “隐形化”:将照明、投影、空调等功能性设备融入艺术氛围。
例:在生态主题展中,用树枝造型的吊灯(艺术:模拟森林)提供照明(功能);空调出风口设计成叶片形状(艺术),同时确保风速不影响展品(功能)。
-
动线引导艺术化:用美感强化功能引导。
例:地面用渐变色彩带(艺术:如从深蓝到浅蓝)指示参观方向(功能),色彩变化同时呼应 “从深海到浅海” 的主题(艺术:强化叙事)。
功能与艺术的冲突往往源于局部设计的 “单向思维”(如为追求视觉冲击忽略人流容量,或为满足通行效率牺牲氛围营造)。需从系统角度统筹,通过 “让步 - 补偿” 机制实现动态平衡。
-
艺术化的紧凑空间(如窄通道、低层高)可增强沉浸感,但需满足基本通行与安.全规范(如通道宽度≥1.2 米,层高≥2.4 米);
-
若需通过极端尺度(如超窄通道)强化主题,需设置 “缓冲区”(如每隔 5 米设拓宽的停留点),避免观众压抑。
例:“战争记忆” 展区用窄通道模拟战壕(艺术),但每隔 3 米设可容纳 2 人的凹陷区(功能:缓解拥挤),同时凹陷区墙面展示士兵日记(艺术:补充叙事)。
-
多媒体艺术(如投影、VR)需考虑设备运行稳定性(功能),避免为追求视觉复杂度导致频繁故障;
-
若艺术形式依赖特殊技术(如全息投影),需提前规划设备安装空间、电源线路(功能),并预留维护通道(功能)。
例:用 360° 环幕营造 “宇宙漫游” 体验(艺术),幕布背后预留 0.8 米宽检修通道(功能),同时投影内容按参观时长(如 8 分钟 / 循环)设计(功能:匹配人流节奏)。
-
当展区人流量大时,避免用 “分散式艺术装置” 导致人流滞留,可采用 “线性艺术叙事” 引导观众流动;
-
若需设置 “打卡式艺术装置”(易聚集人群),需规划足够停留空间(如装置周围半径≥3 米),并通过地面标线引导排队(功能)。
例:网红互动装置 “光影花海”(艺术)设置在展区末端(功能:避免入口拥堵),装置前地面画排队线(功能),背景音效随人流密度变化(艺术:人多时声音变轻,提示保持距离)。
功能与艺术的蕞终目标是一致的 —— 让观众髙效获取信息并产生情感共鸣。在概念设计中,需shi终以 “观众体验” 为核心标尺:
-
当艺术设计阻碍了信息传递或造成体验不适(如看不清展品、动线混乱),需弱化形式,回归功能本质;
-
当功能设计过于刻板(如千篇一律的展柜、冰冷的导览牌),需用艺术手法赋予其温度与记忆点。
蕞终,好的平衡是让观众 “感受不到刻意的功能,也意识不到刻意的艺术”,两者自然融合为 “流畅而动人” 的整体体验。
辽宁华鼎集团专业从事展览展示、展室设计、沈阳展馆设计、史馆设计、党建展厅设计、企业展厅设计、陈列馆设计、展陈设计等,属综合性策划设计、施工搭建为一体设计定制公司。